
鲜胚移植一个优胚一个普通胚胎成功率有多高?
- 2025-04-03
- 107
维生素D主要作用
1、调节钙磷代谢;降低常见癌症的发生率,如乳腺癌,结肠癌、肺癌等。
2、维生素D是一种新的神经内分泌—免疫调节激素。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是多方面的,包括调节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化、淋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。25(OH)2D3的血液水平和其调节作用有直接关系,在其血液水平很高或很低时,都会出现免疫抑制,但不同浓度下,引起免疫抑制的机制是不同的。在血液中维生素D浓度很高时,可以刺激产生TGFβ-1和IL-4,这两种细胞因子可以抑制炎性T细胞的活性,通过这种抑制使免疫功能下降。
3、维生素D缺乏使子宫内膜发生病理改变,可能影响胚胎的着床。而且足够的维生素D水平能够保持活性氧(ROS)信号通路的低静息水平,当维生素D不足时ROS系统就会变得活跃,将驱使胚胎停滞使早期胚胎死亡。
4、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。
5.维生素D缺乏减少了抗菌肽的产生,使孕母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下降。
6、胎儿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、哮喘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。
7、对于男性,维生素D水平与精子活力之间呈正相关。1,25-(OH)2D3 可通过VDR 和PKA/PKC/MEK依赖性 1,25-(OH)2D3 途径摄取Ca2+离子参与增加细胞内Ca2+水平,这与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有关。VD调节人类精子的胆固醇外流,影响酪氨酸和苏氨酸的磷酸化,并提高精子活力。VD在调节支持细胞分泌的乳酸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。VD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影响睾丸类固醇生成和17β-雌二醇水平,最终影响精子生成和运动。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通过环磷酸腺苷/蛋白激酶A (cAMP/PKA) 途径活化和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,激活精子线粒体呼吸链产生ATP,增强精子活力。
8.维生素D缺乏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。高剂量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减轻炎症反应,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。可促进生理胰岛素分泌,通过增强十二指肠和肾脏对钙的吸收,升高血中钙的浓度进而增强胰岛素激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。
维生素D的不良反应
每天摄入维生素D10000U,持续应用>5个月,没有不良反应。当血清维生素D水平100ng/ml(250mmol/L)为维生素D过量。当150 ng/ml(375 mmol/L)为中毒。轻者或早期表现有低热、烦躁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便秘、口渴、无力等;重者或晚期表现有高热、多尿、少尿、脱水、嗜睡、昏迷、抽搐等;严重可因高钙血症导致软组织钙沉着和肾功能衰竭致死。
维生素D的补充
对于备孕期和孕期女性,结合美国内分泌学会《2024 维生素D预防疾病指南》,建议将25(OH)D水平提高到40 ng/ml以上。一般而言,每日补充2500 IU(63ug)维生素D可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;每天补充维生素D3 4000IU以上,大多数孕妇可达到理想水平。对于胰岛素抵抗、糖尿病前期的患者,推荐每日补充剂量为3500(88ug),也可经验性的补充。补充维生素D更建议首选维生素D3,效力与血药浓度稳定性均优于维生素D2;严重缺乏者建议选择口服剂量更大的维生素D2(每片含维生素D2 5000IU)。
维生素D缺乏治疗应该:先大剂量纠正,后常规剂量维持;对于VD缺乏的孕期女性, 6000 U/d 或50000 U/周 应是最基础的治疗剂量。
每周1次口服50000IU是安全的、可有效纠正维生素D缺乏,建议持续8周,根据25(OH)D决定调整剂量。达到 75~250nmol/L 后转为常规维持剂量,防止再降至75nmol/L以下。
根据血清25-(OH)D水平,一般情况下直接补充VitD
小于10ng/ml-----补充VitD2000IU/d
10-15ng/ml-----补充VitD1200-1600IU/d
15-20ng/ml-----补充VitD800-1200IU/d
20-30ng/ml-----补充VitD400-800IU/d
维生素D的最佳服用时间
1.建议在早上或早些时候服用维生素 D 补充剂,早晨是人体新陈代谢较为活跃的时候,有利于提高其吸收效率,同时早晨阳光充足,适当晒太阳可促进合成维生素 D。
2.随餐服用,可减少对肠胃的刺激,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,不溶于水,与高脂肪食物搭配时吸收效果最好。建议可与鱼油、牛油果、坚果、橄榄油、鸡蛋和种子等健康脂肪一起食用。
3.维生素D可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,干扰睡眠,建议尽量不要在晚上或者睡前补充维生素D。
今日小贴士
享受“阳光维生素”
维生素D又被称为“阳光维生素”。单位换算:1ng/ml=2.5mmol/L。人体皮肤中的一种物质7-脱氢胆固醇,在阳光(紫外线)照射后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3。日光照射是维生素D最主要(80-90%)、最天然、最经济的来源,不会导致过量或中毒。但防晒霜、衣服遮盖、玻璃阻挡等会影响其效果。普通玻璃能阻挡90%以上波长小于300nm的紫外线,但是能让90%以上波长大于350nm的紫外线通过。阳光中只有波长290~315nm的紫外线B能穿透皮肤,由此将皮肤中的7-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。---关着玻璃窗晒太阳,又热可能又达不到效果。
日光紫外线照射:人体10%的皮肤直接接触阳光10min,皮肤可合成维生素D3约1000IU。11:00-15:00间,不打伞不擦防晒霜的情况下,每次在太阳下晒15-30分钟(取决于纬度、季节、空气污染等),每周2-3次可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/不足的目的。